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真是变化太快,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我们最帅外长王毅,在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的致辞都不得不说,“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就拿国社(新华社)最近一个月的新闻来看,也是蛮夸张的,随便拿哪个出来也都是百年难遇的重磅事件了,现在这看新闻搞的跟看肥皂剧一样,老百姓都可以搬个板凳等连载了。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2020年7月8日:早知天下事:美官方称留学生秋季学期仅上网课将无法取得或维持签证
2020年7月9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起诉美国政府
2020年7月15日:美英又开始针对华为,外交部这样回应
2020年7月22日:美方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
2020年7月24日:中国外交部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2020年7月25日:美国重申,今年秋季学期新入学的国际学生如果全部上网课,将不得入境美国
2020年7月26日:刚刚,“鲲龙”出海!
2020年7月28日:最新!美国确诊428万例……
2020年7月28日:中方决定香港特区暂停港加、港澳、港英《移交逃犯协定》
……
每天看中美关系,你一个政策我一个反制,翻脸比翻书都快。对于有留学打算的低幼家庭来讲,说不担心出国留学的前途,肯定是胡说八道。但为什么,小编还是会讲总体形势变化不会太大呢?
这是因为,真实的情况要远比我们能看到的复杂很多,就算有什么根本性变化,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对于美国社会,我们要明白两点,第一是它内部有多股力量的制衡;第二美国的运作都是基于资本之上的决策。所以,从美国内部的情况来说,改变中国留学生的留学形势也并不容易。
多股力量的制衡
川普第一次祭出杀手锏--今年秋季学期新入学的国际学生如果全部上网课,将不得入境美国,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为强迫美国大学重启做出的试探,也是计划开放美国签证,取消旅行禁令,以及重启国际航班的前奏。
在该政策发布当天,美国签证官网就放出了8月北京面签预约位置,而且第二天又放出了八月底的预约。签证官已经做好了上班的准备,根据新的签证政策发签证,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对于在线学习的条例,签证官对签证的发放也是模棱两可的。
所以,川普的这一政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人民健康安全重要,复工复产也重要。他能不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一回事,经济不能长久停摆也是现实需求。
而7月9日,哈佛和麻省理工宣布起诉美国政府,当然初衷是为国际学生争取利益,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表现,但客观上也导致了经济重启计划的腰斩。这也是为啥,川普刚说跟大学和解没几天,马上这个事又摆上了桌面的原因。
这个事情,从侧面说明,谁想在美国带节奏也不是容易个事。
商业运作的美国学校
史蒂芬·伦德曼有一本书叫《看华尔街如何榨干美国》,所以,你要明白,在美国,做事的商业逻辑大过天。
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就跌了30%多。为了救市,不久前还在竞选总统的美国参议员桑德斯,在推特上披露:
共和党病毒应对方案包括,
20亿美元购买F-35战斗机,
17.5亿美元建造FBI大楼,
10亿美元购买侦察机,
3.75亿美元购买装甲车辆,
3.60亿美元购买导弹防御,
2.83亿美元购买阿帕奇直升机,
数百万面临被驱赶的人:0美元。
这战疫战着战着,給军火商战乐了?
学校运作也是一个道理,从幼儿园到大学,美国的好学校普遍是私立学校,人人向往的八大藤校,全部是私立学校。在建校初时,Rugters的定位是比肩普林斯顿的,但后来,Rugters走向平凡而普林斯顿崛起,跟后者是私立学校,资金充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私立学校筹集资金就需要捐款,富豪捐楼儿子上哈佛也不是新闻了。此外,私立高中/初中每年都会从在读家长这边,除了学费再获得一部分contributions,额度几千美金不等。而说到学费,国际生的学费毫无疑问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从美国学校的运作模式来看,国际生依然是受欢迎的。
接受方没问题,那我们作为输出方有问题么?还是觉得也没有问题。
首先,不出国,这么多学生,国内高校也不好消化啊。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海外留学生总人数160万,2018年出国留学生总人数为66.21万。其次,我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的,比如,媒体宣传,我们不是要抓着方方说事,我们是需要更多能登上《纽约时报》、会用身边故事叙述家国情怀的饶毅。
这个账,还是能算得过来的。大家不觉得,面对川普的刁难,国家一直是在说支持并坚决推进海外留学模式的么?
与此同时,除了国际化教育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各地的国际化教育依然高歌猛进。深圳刚刚完成一轮知名国际学校的落地建设;明年,南京,至少会有两大知名国际学校品牌入驻。
这里唯一需要指出的是,时间节点。所以,之所以说是15年不变,就是因为现在是涌入国际化教育赛道和目标出国人数变化的转折点,增速下降,未来会逐渐达到一个稳定数值。目前已经在国际化幼儿园的孩子,还在出国留学非常巅峰的阶段,到他们毕业就是15年,因此,我觉得,至少15年留学形势不会有大的变化。最笨的一条道理,“法不责众”,再怎么样,这么庞大的人群总要有落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