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学通教育的初心
我们和国际教育的缘分始于2008年。
2008年,我在准备出国读研,恰巧碰到个给国外留学的高中生辅导功课的机会,这让我有缘成为了一名国际课程教师。积累了几年培训经验后,我在同济大学攻读桥梁工程博士期间,和几位博士同门创办了学通教育,用课余时间给国际高中的学生做课外辅导,这就是渊学通教育的前身。
▲渊学通早期校区照片,图为圣诞节时期,校区各处布置了圣诞老人、驯鹿等装饰
与数百名国际教育学生接触下来,我发现大多数国际高中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在高中阶段就能养成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而体制内的学生往往需要到博士期间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更重要的是,西式扬长避短的教育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早早树立职业理想和规划,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也希望中国更多的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
▲渊学通教育创始人:沈星、何健
我们开始思考国内外教育的差异,好的教育应该就像一座桥梁,它把世界和未来连接到学生面前。通过这座“桥梁”,学生能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明白自己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应该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情……
相比传统的国内教育,国际教育更接近这座我们理想中的桥梁的模样。
于是,出于对国际教育这种培养方式的认可,2014年,我与同济桥梁系的师兄何健决定放弃我们从事了近10年的桥梁科研,全身心投入创办渊学通教育。
▲沈星与何健曾经共同参与设计的宁波梅山红桥
我们希望用国际教育的理念去培养更多的中国学生,让更多的中学生具备科研思维与思辨能力,为中国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就这样,我们两个桥梁人开启了渊学通的教育梦。
不断前行的教育梦
渊学通自创立以来,就坚持用优秀的师资全力保障学生的成绩,很快就用实际成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口碑,成为了上海国际课程培训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可是,我们很快就发现,课外培训虽然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成绩,却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思维,不能完全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于是在2016年,我们汇集了所有的资金和资源,创办了自己的国际高中——科桥教育。我们希望把科研的思维融入到高中生的培养中,也希望这所学校能成为中西教育的桥梁,成为学生们通往他们人生梦想的桥梁。
▲科桥教育早期校区照片,学生们每天上下学都会通过这条走廊
从国际课程培训机构到国际高中,我们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了渊学通教育梦的蓝图,并一步步往前去实现它。
教育者的匠人精神
教育人和桥梁人有很多的类似之处,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公司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让我们忘记教育的初心。虽然渊学通是公司化经营,但我们一直刻意保持教育和商业的距离,始终以成就学生为第一目标,用工匠精神来做好我们的教学服务体系,谋定而后动,不疾而速,始终保证优秀的师资和精细的服务。
自创业初始,我们就意识到中国的国际教育不应该依赖外教,因为他们并不能真正了解中国学生。渊学通聚集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际课程中教团队,打造了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我们把这些优秀的老师输送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优质的国际化教育。
▲渊学通教师工作区,教学时间之外,老师们还会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总结
长期的师资培养和投入,让我们的广州、深圳、西安、宁波、常州等外地校区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上海一样的高质量培训服务。
搭建教育桥梁的使命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随着教育版图的稳步扩大,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的使命:推动中国教育国际化,培养未来全球化人才。
十多年来,渊学通帮助上万名学生申请到了世界名校,但我们最大的欣慰不是看着学生考入牛津、剑桥这些名校,而是看着他们找到自己明确的职业方向,带着激情和梦想步入社会。
▲渊学通2019届毕业典礼,老师、学生、员工们一起庆祝这一天
比起教师这个称呼,我更愿意称呼渊学通老师为“灵魂工程师”,我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中长期的目标,并且帮助他们去一步一步实现,在通往知名院校、通往世界和未来的道路上,为孩子们建造起一座座桥梁。
创办渊学通的时候,我们还只是从事桥梁研究的博士,带着科研和国际教育的一腔热情,开始培育渊学通这个孩子。近十年过去,我和何健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成长让我们以家长的角色继续深入地去思考教育的路径和意义,我们也从桥梁人变身成了真正的教育人,我们更加理解国际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科研学术思维的培养,而是让学生成为真正能适应未来国际社会的人才。
▲渊学通创始团队大家庭
带着桥梁人的基因,我们将继续为更多的学生去搭建他们人生的“跨海大桥”,继续搭建连接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教育桥梁,继续搭建中国传统教育通往国际化教育的桥梁。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