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都是一群成绩不太行的学生,因为他们连高考都不敢考”
“国外大学很好读,有钱就行。”
“你在国外的大学我没听说过,你就是国外混子。”
.......
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听到这样关于”留学学渣论”负面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总结了3大“被误解留学人”,看看是不是其中也有你误解的一些话题呢?
误解1:国内成绩不好,连高考都不敢考,所以出国念书
在很多人的偏见里,经常会把成绩差跟出国留学联系起来,好像出国念书的学生就是因为高考失利,没学上,或者是在校学习就不好才会选择的一条人生“捷径”。
其实留学不留学,有时跟高考好不好考,真的没有半点关系。这里我想先分享几个我身边留学生的小故事。
Leo,原高中是浙江省重点高中及北京市某试点学校,因为某些原因,原本保送预录取清华大学没上成。虽然高考考上了同济大学,但多少心里有点不甘,于是把升学目光投向了出国留学。在2018年高考结束,通过3个月的国际课程学习后,Leo凭借着国内公立高中打下的扎实基础及自身努力,如愿取得了世界顶尖名校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来自上海四校平行班的Feeling,从高一就想考数学系的本科大学。但因为高中阶段没有读竞赛。感觉进“清北复交”数学系的难度很大。因此,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通过父母了解到国际化道路,再了解到出国留学以现在的实力也许能去更好的数学系本科后,Feeling选择了一边准备高考一边上国际课程“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教育。高三上学期的Feeling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被帝国理工大学数学系录取!
2019年6月,Eric拿到了一所上海211大学的录取通知。因为报考的是数学系,而这所211大学的数学专业在国内并不知名,Eric不想将时间浪费在一所普通大学里,于是Eric也成为了众多出国读书学子一员。2019年11月,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Eric拿到了世界TOP30的伦敦国王学院。
和他们一样,因为某种原因选择坚守国际化路径的学生不在少数。出国留学对于他们说来,是一条道路更为宽广及可能性更多的选择,是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此外,也有很多鲜活的例子证明,走体制内教育不适合的孩子,出国学习反而找到自我,逆袭人生的并不在少数。
高考固然重要,留学也同样光明。选择出国念书只是用多元教育突破“教育内卷”。而出国念书也不是高考“退路”所在。
误解2:国外学习很轻松
留学生另一项被误解的地方就是“国外学习很轻松,就是混日子”。很多人以为留学生们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镀个金”,顺便体验一把纸醉金迷的生活,而真正的留学党一听到这些,只想跳起来打人。
一是国外读书课业压力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另一方面国外大学都追求“宽进严出”,要想如期毕业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出国读书并不容易。留学生每天不是essay就是report,还有其他各种coursework。此外课业压力不像国内一样,只存在考试周。在牛津大学读本科的suri说,她今年的考试周四天里就有四门考试,如果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根本就不过关。
同在利兹大学读硕士的LIU同学也说,虽然国内有不少声音都认为英国一年制硕士太水,但她认为这一年实实在在地学到很多。
“在国内读大学读书时,课程虽然多,但是平时压力小,每年就期末的时候冲刺一下。但留学的这一年,每周要读几百页的英文文献,往往前一周的文献还没有读完,下一周的任务又来了。有时连假期都没得放松。
误解3:出国留学的都是富家孩子
不是所有留学生的父母都很有钱,以前留学的富二代偏多一点,而现在随着留学越来越低龄化,留学现在也呈现中产化。
很多留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大富大贵,小康或者中产甚至家里条件不太好,因为读书还比较厉害,家里人老师自己都给予了厚望,所以就选择出国念书这条路。在他们身上,你都能找到梦想的影子。
很多人在留学期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会选择在一些华人餐馆打工。还有些学生为获取全额奖学金,他们整日整夜都在学习,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出国念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家庭是一分钱没有提供,全部是靠自己实力在国内大学中排名拔尖才得到的交换生机会,也很令人佩服。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但出国念书这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事情的原委及其中的百味都是要当事人亲身经历后才知道。相信很多海外留学学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告别父母和熟悉的一切,漂洋过海,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开启一段未知而新奇的旅程。在留学这段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有繁重的学业压力,有独自生活的孤独,还有来自外界的误解。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心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如何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纵使身边太多误解,愿每个留学人也要秉持初心,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