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跟我抱怨:“现在留学生真不值钱,月收入连狗都养不起。”话虽然夸张,但看看身边的一些留学生,海归贬值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海归回国后,第一年收入和国内毕业生平均年薪差距并不是很大。
甚至,他们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以美国为例,顶尖本科一年学费基本都要在5万美元以上,加上生活费,一年大概需要50-70万人民币,并且这些费用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英国、澳洲一年也需要大概25万人民币的费用,这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根据统计,能一年收回成本的留学生只占7.2%。22.5%的留学生认为需要3年,35.9%的认为需要5年,甚至有10%的表示需要10年。
为什么留学生回本这么难?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有365.14万留学生学成归国。
伴随着出国留学热的风靡,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通过留学开阔眼界,培养独立思考、乐于创新的能力,同时提升就业竞争力。但在更长远的人生规划方面,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这导致了很多学生是跟风出国留学。
如上可见,留学生出国就读商科专业的比例达到了47.6%,这是受到了当时国内推崇“商科好就业”思维的影响。但事实上,留学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还不一定能有对等回报的选择!
那么,如何让留学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呢?答案是,通过职业规划,为留学做好100%的准备。 如何做好完善的职业规划? 要做职业规划,首要任务是要了解自己。 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二要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前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去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很多职业策划、人生规划的咨询机构,也会大量采用心理测量表来进行他们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科学,包含了MBTI、大五人格、9型人格等。 但人类是复杂的,往往只希望听到自己想听的内容,所以这些测试做出来的职业推荐,往往并不是测试者最终从事的岗位。更有效的方法,是和亲戚朋友多交流,从他们这里听听你是怎么样的人。 后者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取决于他的出生背景、家庭资源、所读大学、所在城市等诸多因素。 如果你的家人大部分从事金融行业,那你可能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如果没有,也可以在读书的时候,有意识地积累。 其次,要调研行业和岗位。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会觉得老师这个工作非常好。因为每年有两个假期,工作相对稳定。 但如果你身边有做老师的朋友,你会发现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刚开始当老师,基本都要做班主任,而管理学生会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平时除了科研,老师也需要做一些公开课或者是写材料;另外,除非能进学校管理层,老师的晋升空间也很窄。 就像前面提到的,大量留学生选择读金融,觉得投行可以赚很多钱。事实上,确实有些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能过百万,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处在凌晨2点下班、早上7点上班、不停歇的工作状态里,时时刻刻都被工作所拉扯。 所以大家做职业选择时,不能只看到一些职业的闪光点,而忽略了背后所需要的付出。请相信每一份工作的收获,最后一定都对应着他的付出。 最后,要从现在开始向自己的理想职业靠近。 在了解好自己和调研好行业之后,我们就会清晰地知道,现在的自己和岗位之间的差距。而留学就是我们弥补差距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