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是大多数孩子即将初中毕业、迈向高中,开启新的奋斗篇章的年龄,而今天的主人公Elina Zhang同学,却已经在1月14日成功拿到2025年牛津大学本科Offer,即将在今年10月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前不久,在渊学通开展的的牛津新生私享会上,这个略显害羞、举止拘谨的少女上一登台,便牢牢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家长们满是羡慕,同学们惊叹连连,而面对大家接连不断的提问,Elina总是平静地重复着:“我其实真的很普通。”
可刚上高一、不满16岁、牛津入学笔试MAT满分100分、6年级雅思7.5分……这些耀眼成绩,似乎与“普通”二字毫无关联。
带着深深的震惊与好奇,私享会后,我们终于采访到了Elina,今天让我们来探寻这位少女学神炼成背后的故事。
一年前,还在以高考为目标
一年后的现在,已经拿到梦校录取
Elina小时候就接触过牛津相关书籍。在她眼中,英国是个充满趣味的国度,牛津大学则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不过,那时的她仅仅是觉得新奇,并未对牛津大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步入初中,Elina的学习天赋逐渐崭露头角,能力出众的她甚至能提前学习高中联赛的知识。
父母对她寄予厚望,期待她能考上C9高校,甚至清华、北大——以她的实力,这似乎并非难事。
这时候,命运的转折出现了——她得知了有学姐学长通过参加渊学通牛剑S.C.O.P.E.计划,成功拿到牛津或剑桥大学的Offer!
这个消息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内心深处关于英国、关于牛津的记忆之门。
“既然他们可以做到,那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2024年初,14岁的Elina正式加入了渊学通牛剑S.C.O.P.E.计划,找到了一条全新的教育之路。
一年的蜕变
输入与输出并行的成长之路
刚刚进入渊学通时,渊学通老师们就专门为Elina量身定制了一条升学规划轴,大到申请前申请后,小到每月甚至每周、每天,力求让她不会瞻前顾后,头重脚轻。
Elina特别提醒,个人情况不尽相同,升学规划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Elina称:“在渊学通牛剑S.C.O.P.E.计划的这一年,我通过参加各种竞赛笔试面试不断输出知识,当然也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持续不断着输入知识。
毕竟体制内课程知识和英国课程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微积分,就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
接着,她笑着补充道:“幸好我的面试中没有微积分相关的问题,MAT的微积分也不是很难。”
当然,能如此迅速地吸收新知识,与Elina自身的努力和超高的学习效率密不可分。
但她还是谦逊地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普通,只是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适合自己的老师,合拍的同学,以及合适的路!”
如果说在整一年中,什么让Elina印象深刻的话,那一定是SMT/BMT/JHMT这三个团赛。
要知道,这三个团赛难度颇高,很多题目比面试题还难,但这不仅锻炼了Elina的思维能力,多样的题型还培养了她的随机应变能力。
作为JHMT和BMT两个团队的队长,Elina学会了协调队员分工,应对不同板块的题目,全面提升了自己统筹规划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她强调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要快速完成目标,不能拖延!
同时,长期积累比临考突击效果好得多,日常的积累和规划才是关键。
牛津面试
最后悔的是没有看真题
一直都说牛津面试难度极高,教授提的问题角度刁钻、天马行空,让不少学生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作答
Elina也不意外,在面试中遇到了挑战。
她回忆第一场面试时,教授在考前告知要解决一个关于 “word” 的题目,做完相关小问后,教授临时出了一道与之前不相关的题——这道题正是她所申请学院前一年的面试真题,她没有答上来,教授最后直接告知了答案。
这让她后悔没有提前做历年真题,因此她建议大家一定要把申请学院的历年真题做一遍。
尽管有遗憾,但Elina在面试中始终保持主动与教授沟通的态度。
她认为面试不只是做题,更是与教授交流、思想碰撞的机会,所以有想法都会大胆向教授阐述,等待反馈。
放榜之后,她发现牛津Offer大多发给了面试时与教授正向交流多的同学!
很多同学误以为面试只是做题,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忘了先向教授说明思路,导致教授误解,即使会做也可能不被录取。
在Elina看来,面试本质是教授挑选未来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至关重要,有时即使题目没做出来,但只要思维灵活巧妙,也能获得认可。
成长路上的
引路人与同行者
在渊学通的这一年中,渊学通韩老师是对Elina影响最大的人。
“韩老师在STEP、小蓝本、牛剑营、BMO以及团赛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丰富的知识传授,同时还是我的文书指导老师和推荐信写作老师。”
除此之外,渊学通韩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为她指引方向,在面试心态调整上也给了她极大的帮助。
“当我因为学院发面邀较晚而焦虑时,韩老师的安慰让我稳定了心态,得以踏实准备面试。”
除了老师,Elina还提到了她的同学们。虽然同学们基本都比她年长1~2岁,但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大家都忘记了年龄的差距,相互竞争又彼此帮助。
上课比做题速度,课余相约模拟面试或做题,彼此结成了深厚的 “革命友谊”。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板块,Elina对数论和组合感兴趣,在这方面做题较多,但微积分薄弱,便会向擅长微积分的同学请教,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面试前一个月,他们互相约时间做题,还热衷于把一道巧妙的微积分题出给每一个来模拟面试的同学,这种良性互动让他们在备考中不断成长。
竞赛与申请
理性看待,把握核心
虽然前文有提及竞赛,但Elina还是特别补充道:“不要为了打竞赛而打竞赛!”
韩老师也曾强调,打竞赛的目的是提升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会在牛剑笔面试中体现出来。
牛剑申请的核心在于学术,并非奖项越多就越容易被录取。
有些同学奖项过多、课外活动等背景过于丰富,反而会让大学觉得 “不太符合高中生的真实水平”,甚至怀疑申请者材料的真实性。
Elina Zhang的故事,是关于选择、梦想、努力与成长的故事。15岁的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勇于挑战,善于学习,就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