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纠结IB选课?我已经找到方法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IB,主要指IB高中文凭课程(IBDP),针对16-19岁的高中生,学制为两年。
所有IBDP文凭项目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其中三个高等级(HL)、三个初等级(SL),每门科目的最高分数为7分,再加上拓展论文(EE)、知识论文(TOK)、创意服务(CAS)的3分,IBDP的总分数为45分。
IBDP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文科、理科课程,甚至艺术的专业课都要学习,还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各种论文和参加社会活动,所以IB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
作为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培养人材最全面的课程,IBDP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所亲睐。
国内现在有不少学校开办了IB课程,对于即将进入11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选课是件特别烧脑的事,因为DP课程一旦选定就是两年的,很难中途再更改,所以选课对于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IBDP,如何选课才更有竞争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选课之前,学生需要清楚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在选课时第一要义应该是兴趣,因为只有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拥有良好的自制力,而具备这样特质的学生才能够更大的发挥自我潜力,走得更远。
IBDP阶段的学习相当于是大学预科,所以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前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了解心仪大学相关专业对高中课程的要求。
比如未来想去做医生,那高中阶段最好要学习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如果想去投行或从事咨询,那高中开始就要多接触经济、商业这类课程。
可能还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但还是不知道想学什么,其实这时候可以从一个自己不讨厌的学科入手。
比如说经济学。因为从申请大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可以申请所有人文类、商科类、法学、社会学、哲学甚至心理学的课程。在国外的教学体系下,经济学的泛用性很强。
看到这,可能有些小伙伴犯难了,可能会问,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具体想法可怎么选择呀?
别急,能早早地清楚自己兴趣在哪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大多数的人还是得边走边摸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整理整理还有哪些常见的IB选课方法吧。
掌握选课技巧
1.模糊化:所谓模糊化就是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一个笼统想法,比如在做选择时考虑是走工程类、科学类、商学类、文化类还是艺术类。把众多的职业选择归到这几大类,然后再去看。
2.排除法:比如说知道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做不了艺术类、文化类的工作,而且不是很喜欢搞科学研究,就可以往商科类的课程走。
了解课程科目的难度
IB课程的含金量很高,其证书被大多数国家的大学所接受,在部分美国大学,IB成绩可以兑换学分。
这是由于IB课程部分科目难度较大,很少有学生可以拿7分,但也有部分课程比较容易拿高分。
因此,科目难度也是学生选课时的重要参考点,在选课时一定要好好研究下面的表格来做出选择。
科学的课程组合
IB选课至少需要选3门或者3门以上的HL课程,再选3门SL难度的课程。
一般来讲,学生选课都是3门HL+3门SL,有部分学生本身成绩特别突出,自己的能力和时间也比较充足,想要选择4门HL+2门SL也是可以的。
除了科学地搭配课程难度,有些大学专业是有固定的或推荐的科目要求,科学地搭配科目也是一种技巧。
提前了解国际学校信息
现代社会其实就是商业社会,在商业战场里最重要的就是情报。
同样,在IB选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情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就包括教师资源和学校开设科目的情报。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目前上的学校或即将要去的学校都开设什么科目;
其次,有些科目虽然学校允许学生选,但学校可能没有这门课的老师,如果学生非常想学的话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然后自己找老师学习(还有些学校提供远程在线授课)。
因此,在选课之前,一定要对学校开设的科目、已有的师资做一个充分的了解。
合理的规划时间
选课一般是从10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的,此时间点选课关键是——在10年级没有选择的课程,则升入11年级时无法选择对应的IB课程,比如10年级没有选择生物,则11年级也不能选择生物。
11年级的课程不仅难选也很关键,因为一旦选择了,就需要孩子在不改变课程的前提下,两年内饱有兴趣地冲到最高GPA分数,如期拿到IB高中毕业文凭;同时,GPA也关系到孩子的大学申请结果及对应的大学专业选择,如选择历史和英文课为Higher level,则大学专业不宜选择理科专业。
除了考虑GPA分数,也要顾及孩子的兴趣和专长所在,因为这个阶段的选择会影响随后的4-6年学习生涯。
可以说,好的规划就等于在IB的这条路上成功了一大半。在这里,建议选择IB课程的学员,更要早做准备!
最后
认真阅读的家长肯定已经发现,上面不少选课标准里,需要对学校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等有相应了解。
但目前上海有30所开设IB课程的国际高中,数量多、分布广,家长不一定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不同学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