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儿童成长研究中心(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强调学前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其研究表明,如果要充分发展儿童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就要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启迪和适当的学习体验,这些启迪和学习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受益终身。
在IBO官网中公开展示的IB项目相关研究中,Deakin大学研究人员对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新加坡学校的早期教育项目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以下4点:
幼儿的读写课
(1)与非IB学生相比IB学生从早期教育(3-6岁)获益更多;
(2)IB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或超过他们所在年龄段所预期的水平;
(3)IB学生掌握高水平“学习技巧”的机会显著增高;
(4)IB学生具备对自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认知。
IBPYP课程与幼儿成长有什么关系呢?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IB PYP)以一种超学科的框架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机会,并关注那些至关重要的发展能力。IB PYP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不同的能力—身体、社交、智力、审美和文化等,强调学习的参与性和整合性,尊重学习者的好奇心、疑问和发言权,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的。
IB PYP框架(IBO官网http://www.ibo.org)
IBPYP 幼儿教育阶段(3-6岁)的课程在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结构上体现了幼儿成长的重要特征,即通过玩耍和游戏探索周围的环境,了解身边的世界,开展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和活动,以此在多元化的学习空间中开展符号探索和表达。
幼儿阶段的四大特征(IBO官网http://www.ibo.org)
具体,IBPYP课程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亮点一
用超学科主题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
IB PYP 课程注重在学习中建立各种联系的重要性,强调探索各个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以超越单学科范围的思维模式认知世界,从而形成真实的学习体验。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完整的思维。
六大超学科主题
国际文凭组织(IBO)认为,幼儿阶段至少要对六个超学科主题(Six transdisciplinary themes)中的四个主题加以探索,要求在这四个主题当中必须包括与所有幼儿紧密相关的两个主题,即我们是谁(Who we are)和我们如何表达自己(How we express ourselves)。
超学科主题贯穿学科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在超学科主题的学习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探究来建构意义并修正自己的理解。在这里,孩子学会与现实世界对话,懂得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整合的方法,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亮点二
注重概念驱动
概念驱动(Concept Driven),是指通过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与理解的转化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性理解的过程。概念驱动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传统课程与概念驱动课程(IB Position Paper Concept-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未来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充满了挑战。孩子们需要掌握用概念整合知识点的能力,需要拥有更宏观的知识构架,以“不变”的概念应对“万变”的知识。
亮点三
注重超学科技能的培养
超学科技能(Approaches To Learning)包括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研究技能(research skills)、思考技能(thinking skills)、自我管理技能(self-management skills)和沟通交流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
超学科技能(IBO官网http://www.ibo.org)
如果传统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孩子提供具体学科的技能,如计算能力,读写能力,那么超学科主题可以培养其超学科技能,即将上述各种单一技能进行融合的综合能力。孩子们会懂得如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如何设定有效的目标,如何追求自己的抱负并有决心去实现它们。
亮点四
注重能动性与行动一致性
能动性(Agency)包括发言权(voice),选择权(choice),主导权(ownership)。能动性可以引起行动(Action),并且这种行动一定是由孩子发起的。
能动性(IBO官网http://www.ibo.org)
在幼儿成长中,能动性与行动的一致性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幼儿将会自主思考,讨论并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发言权的锻炼让幼儿有更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选择权将让幼儿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执行能力。主导权体现在幼儿可以定义自己的学习目标,反思学习目标,他们是计划的主导者。在将来的生活学习中,幼儿会具备更强的自主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从容。
幼儿的能动性
亮点五
全纳性学习社区
在IB PYP中,全纳性学习社区(Learning Community)强调个体和所有事物的相互依存,考虑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学习社区包括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其他对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成年人。
在学习社区中,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的重要性,会考虑到人和人际交往,这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与他人交往并进行有效沟通,而且对孩子在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个人和群体的身份认同上均有所帮助。孩子会拥有归属感和责任感,能够自发地承担责任。
“超学科教育使我们能够在人、事实、图像、表象、知识领域以及行动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发现对学习的终身热爱。”
——尼古列斯库
幼儿会通过玩耍和发现自然地探索他们的问题(Bruner 1960)。随着他们的成长,儿童们的玩耍或“早期常识”会逐步演变成为“启蒙常识”(Gardner and Boix Mansilla 1999: 85)。
然而,这种启蒙知识并非来自更加宏观的学科知识,而是来自儿童“对答案进行批判性反思,对相关的日常经验加以利用,参加讨论和对话,与周围的人们进行这类互动并从中获益的潜在能力(Gardner and Boix Mansilla 1999: 85)。
知识的力量源于每一次的实践探索、分享交流、共同成长。当一个人接触的世界越大,看问题的角度将会越多元,对自身的思考也会越深刻。在IBPYP课程的探究中,孩子们将开始探究的学习之旅并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