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热闹似过年的高考,中考的厮杀则显得悄无声息,一道分数线五五开,高考or职高,一个天一个地。
以上海学生为例,根据历年的数据显示,考生的升学情况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 上海市仅前7%的学生可以进入四校八大
■ 前30%的学生可进入市重点
■ 占比最大的40%-70%考生,会进入区重点、普高、民办和综合高中
数据是没有温度的,但焦虑都是真实滚烫的。可以说,家长和学生的升学焦虑和一切教育规划的纠结,都来自中考。
是啊,考上普高就结束了吗?考上重点就稳进名校了吗?考不上高中,人生就是Game Over了吗?
对于家庭条件尚可,又不希望孩子被国内教育“卷”得无处可逃的家庭来说,在初升高阶段选择国际教育。
但说真的,离开高考,躲开“普职分流”又怎样,送出国,有个大学上就是终点?
贸然选择陌生的国际教育,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很多家庭选了留学这条路,是对出国留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升学规划上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局往往不如所愿。
国际教育的优势在哪里?
受政策影响,就读国际学校有哪些利弊?
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体系?
从国内教育思维如何迅速切换到国际课程体系?做好衔接?
如何长远规划孩子的留学升学路线?
……
1
国际教育怎么选?
首先,国内的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也比较成熟了。家长在给孩子做选择的时候,大致可以按照留学方向做抉择:
目前主流的申请英联邦国家的A-level课程体系;
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包括澳洲本土的所有大学的IB课程体系以及申请美国大学的AP课程体系;
此外,还包括一些小众的加拿大艾伯塔省课程、澳洲VCE课程体系、法国课程体系等等。
家长需要先确定孩子想要去哪个国家留学,再来确定读哪种课程的国际学校。
择校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意向的留学国家在英美地区,家长们都会选择A-Level或者AP课程体系,如果意向国家未确定且孩子的语言和能力基础还不错,可以尝试适应性更广泛的IB课程体系。
对于打算走国际学校这条路的家长,不要押注在中考之后,而是尽早开始准备搜集学校的信息:
尽一切可能抓住校园开放日,去了解学校的情况:比如录取分数、班级、师资、升学情况。当然还有办学资质、费用、课程设置等等。
如果实在是中考后临时决定去国际学校,也要注意多方面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光看学校的名气、升学情况。
当然,也有家长为了升海外名校“更容易”,送孩子去国外就读高中的。
都说国外高中升名校容易,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语言能力。
好吧,首先,在家也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完全脱手,丢出去一个人搞定生活和学习。
但所谓的容易,难道是躺着不努力就能直升TOP大学?
至少很多学生在经历海外疫情、糟糕的网课之后,差点没学课上,于是抓紧“逃回”国内,总算保住了自己的大学Offer。
其实,去读外国高中,语言问题是个大问题。有些打着不需要语言的海外高中,招来了学生但对学生全然不负责。学生语言能力不达标,听课就是听天书,更不要说应付日常学习和考试。
而冲着名校去的学生,就读的著名私立高中,这些高中无论管理还是学术要求也都很高的,中国留学生虽然基础好一些,但他们的日常不止考核成绩,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美,艺术素养的培养,生活的技能等等!想要应付日常的演讲活动、课题等活动,学习压力一点不必国内高中生小。
2
国际课程学什么?
我们以A-Level为例:
A-Level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其考试分别由英国七个主要考试局设计并组织,但是目前我们接触最多的是AQA,EDEXCEL,CAIE三个考试局。考试局体制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国的高考不同省份可以自主命题。
A-Level课程有70+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3-4门课程。
英国高中课程(A-Level)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年称为AS水准,学生通常至少选择自己擅长且最有兴趣的3-4门课,通过考试后获得AS证书。
第二年称为A2水准,学生可选择AS水准中优秀的至少3门课继续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得A-Level 证书。
A-Level学制规划
实际上,做过功课的家长应该知道,国际高中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的。
以Alevel课程为例,开设四年制A Level课程的国际学校,提供两年完整的IGCSE课程,一年AS课程+一年A2课程。
当然,也有学校将两年的IGCSE课程合并成一年的,这就方便中考后临时决定转体制的家庭了。
IGCSE一年制和两年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的课程没有后者的丰富。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学完两年的主要课程,那就不得不丢掉很多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大学的申请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此,如果能力一般,建议尽量读完整的两年IGCSE课程,这不仅是因为课程科目较多,还有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与国内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开始接触这类国际课程的学生来说,在适应能力和语言方面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3
进入国际课程为何水土不服?
对于中考出分后才决定从体制内转到国际学校的同学们来说,这个暑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有部分同学突然从体制内转到国际学校后会感到不适应。而一旦开局不利,后面会有一整个连锁反应。
问题出在哪呢?
你们即将迎来全英文授课!
即将每天都能感受到外教老师们积极的互动;
即将学到国内大学才会接受的微积分;
即将学到从未接触过的经济学;
你的物理知识会扩充到天体物理, 放射性粒子;
你在化学课上会听到各种从未听说过的术语和命名方法...
嗯,是的,国际学校的卷可是五花八门的,成绩真的只是第一关,当然,第一关就挂掉的朋友有不少……
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是的,我们需要预习。不是说看一遍书,学习几个知识点就是预习。
预习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带着明确的目的
更早地深入了解国际课程体系及各学科特点;
帮助学生从多门学科中提前挖掘感兴趣的科目;
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全中文学习环境切换成国际学校课堂的模式;
快速适应全英文授课和全英文读题, 答题;
加强术语的积累, 夯实同学们的语言基础
接下来:解决词汇,补足词汇短板;
是的,语言障碍从最简单的词汇开始解决,很多同学遇到生词会犯怵,日均200个生词的吸收量,一旦有一天跟不上课程进度,想要追赶非常难,甚至课程都学不下去……
随便给大家看一下IG计算机科学的课本,一节课的词汇量自行体会一下:
3.知识点衔接,攻克理解障碍
刚接触课程的时候,知识点明明不难,但为什么学生就是感觉接不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并没有衔接过渡,上来就是正课,很多学生就感觉“跳戏”了,这也是很多同学非常难受的地方。
那么缺失的这部分要靠学生自己想办法补,对新生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那么,国际课程的魅力到底在哪?
很多家长会觉得公立学校很累,所以想当然的会觉得国际学校都是素质教育,孩子会很轻松。只能说,每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都不太容易。没有国内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不代表没有压力。
在留学申请的各个环节,学习成绩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还有诸多挑战等待着大家,比如如何写出一份高质量的文书,在字里行间打动招生官,按照这个反推,其实从学业规划初期就该准备,比如参加一些竞赛,一些社会实践。你对专业的理解及热情等等。
简单来说,对有自己兴趣和目标的学生来说,国际课程多元化的选择,明确的方向,让学生不会存在抵触情绪,并且乐于自驱动,学习和行动上都非常主动。
既然选择了国际教育这条路,是不是好的出路,事在人为。而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每一个在路上的孩子托底,衷心祝愿各位同学,能走得顺利一些,再顺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