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放榜季实在算不上顺利。
自接到第一封UCL的Offer后,好运似乎总与我擦肩而过。在剑桥放榜当日,我收到自然科学专业的拒信,又在三月中旬被爱大拒绝。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之后的等待异常难熬,此时距离我的梦校IC停止放榜只有不到半个月了,而IC似乎非要让我多经历一些磨难。
焦灼的情绪一直持续到IC放榜截止前几天,历时五个月,我终于等到了这份最想要的录取结果——IC生物医学专业Offer。
为何对帝国理工这个专业情有独钟?
IC生物医学专业注重科研,课程安排中科研占得比重非常高,这样的设置更贴合我对科研的热爱、和未来想要申请硕博,继续深造的学业计划。
剑桥大学的拒信虽然让当时的我伤心,但同时也帮助我想通了一个道理——我的价值不该被一封名校Offer所定义,更重要的是坚持自己对该领域所带来的价值的认可,热爱,与初心。
至于为什么我会如此热爱生物医学专业?这个故事可就说来话长了。
02
经济→生物化学→生医
早早埋下的热爱之种,终于开花结果
从经济到生医,看似是很大的选择跨越,但其实见证了高中三年我对自己真心热爱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目标逐渐坚定的过程。
梦之初始:光鲜亮丽的经济学
刚上高中时,我立刻对经济这门全新又有趣的科目吸引了,它为我提供了另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和可能。但没过多久,我意识到自己只是对经济感兴趣,没有申请需要的热爱和执着,可经济毕业又确实好找工作,是理想的申请方向。
选择现实,还是探索未知?我一时陷入两难。
蓦然回首:生物化学才是真爱
在重温英剧《唐顿庄园》时,我注意到剧中一位医生成功用肾上腺素救治了病人,这段之前被我忽略的剧情,此刻却引发了巨大的好奇——为什么肾上腺素看起来与水十分相似,却能让人起死回生?
我立刻暂停看剧,去网上搜索答案。面对大篇幅的药理解说,我不仅不觉得枯燥,还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刻我突然回想起小时候看医疗剧时,对剧中诸多药理知识感到好奇的自己。年幼时深藏的热爱,与今时今日的自己重合。
至此,我放心与经济“分手”,投入生物化学的“怀抱”。
抽丝剥茧,实践探索:从化学到生医
我的父母都是化学工程chris,受他们影响,我最初的选课都偏向化学。
转折发生在高二的一次化学课堂实验中,为了测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需要将药物完全溶解在水里,然而无论如何尝试调整实验方案,药物总无法完全溶解。
这激起了我的探索欲,为了解决问题,我查询了药物成分,发现这款药物中包含一种叫肠溶衣的“外壳”。它是为了让药物在身体内作用时,确保药物只在肠道内崩解的同时又保护胃粘膜。
认真做实验的chris同学
看似简单的一层肠溶衣,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药理机制、药物与人体器官相互作用的过程,凝聚了科学家们治病救人的心血和智慧,而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这之后,我又针对现代癌症疗法做了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了在癌症治疗中,药物与人体器官如何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过程,这不仅拓宽了我对现代医学的认识,也帮助更进一步确定学习生物医学的热情。
学弟学妹们在确定专业时,也可以像我这样,先找准大方向,再通过一次次实践,摸索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逐步确定申请方向。
没有竞赛成绩申不了G5?IC招生官说
半路“转轨”到生物医学,我几乎没有相关竞赛成绩,这让我感到些许焦虑。
偶然的机会,我在哈佛学术活动峰会上遇见了IC的招生官,于是我大胆向IC招生官询问——没有竞赛成绩是否会影响申请者被录取的概率。
IC招生官回答说——无论是竞赛成绩还是日常生活,他们更看重申请者能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看成绩和结果。
招生官的回答启发了我,大家不要为了竞赛成绩或科研成果而去做这些事,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经历中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魅力,并且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实力。
03
文书难关怎么过?
早准备、勤修改
其实无论是有科研成果还是有竞赛成绩,重要的是能将此在文书中呈现出来。
正如chris同学所说,在申请的道路上,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困难,从定专业到写文书都是我们必须要一道道克服的关卡。
申请季是一趟艰辛又孤独的旅程,如果能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同行,有专业导chris对加以鼓励和指点,不仅帮助放松紧张的情绪和心境,也更能助力拉近与梦想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