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不至于“三岁”这样的年纪就能“看到老”,但学生时代的习惯真的对其一生都影响很大。因为进入学校后,就正式进入了一个模拟的社会生态,人的一言一行开始与周围发生联系,这时候养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是否能形成“学霸基因”。 都说国际学校比体制内学校的学习模式更开放,评价方式更多元,教学方法更灵活……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对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要求更高! 给学生更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后,有些学生用来玩,也有些学生用来提升自己。为什么你家孩子成不了那个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竞争中胜人一筹?不靠责骂,不靠威逼,就靠那些平常被你忽略的小习惯—— 1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她是兼顾体制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双轨制”学生,同时也是上海市青少年击剑冠亚军、“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学校云剧社核心成员,演员部部长,还曾参与拯救东非大裂谷濒临灭绝的黑犀牛项目……最后,最具冲击性的结果来了:这位忙得不可开交的姑娘在16岁那年就考进了牛津大学!!! 她那忙碌的16年,到底是如何管理的?这对一个不足16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吗?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小时候行为颠三倒四,但凭借着一点小聪明还能蒙混过关。但课业渐渐繁重后,学习的内容多了,这点小聪明就不够用了,因为混乱会打破所有的节奏。 做事有先后,处理分轻重,这种条理思维可以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安排好各科学习的时间,补缺补漏有先后顺序,这些都能让孩子张弛有度,遇事不慌乱。 而这个本领很大部分是从父母的做事方式中学习得来的,如果你做事没头没尾,随机处理,那也别责怪孩子没有条理思维了…… 2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学一样精一样”?我们曾遇到过一名学生,他原本的学校由于被收购的原因,使他不得不从美高体系突然转至A-level课程体系,初学A-level时又由于学校在新课程上资源不足的缘故,被迫只能选了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一年后,他又放弃了三门中的化学,改修中文和高数。如此峰回路转的变化,照理说会打得人措手不及,但他最终却以优秀的成绩得到了UCL和帕森斯设计学院的offer。 这位同学就是属于学什么精什么的类型,几次无奈的转变都没降低他的学习质量,他在每一种课程体系中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据他父母的描述,说是“天生的”。 有些孩子在少时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如吃饭到处跑,看绘本不认真等。而上学后就更容易出现上课分神、记忆力差、考试粗心、丢三落四的情况。很多父母对这些不是很关注,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慢慢会“收心”的。但你有没有留意过?也有些孩子从小就坐得住,看一本书能看上大半天,写字一笔一划认认真真……这些孩子就是“专注”的孩子。 学霸不是书呆子,私下也很爱玩,但他该做什么事情时就做什么,不会被随便一件事情打破注意力而走神,也不会轻易被人蛊惑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如果发现你家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很专注,千万不要随便打断他。只要还未成年,他的注意力就还在发展中,十分脆弱,需要父母的保护。无论是在他看书的时候要叫他吃饭,还是在他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要叫他洗澡,都先缓一缓,保护他难得的专注度,这种素质是成为学霸的五星要素! 3 人云亦云的好孩子或许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好学生”形象,但从长远的人生历程来看未必能有大出息。反之,有些常人眼中的“混混学渣”,最后却能成为人生赢家。这里就来介绍一名爱玩、爱闹、爱搞怪,就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 他是欧拉的小迷弟,他是梅西的小粉丝,但就是不学习,至少是常人眼中的“不爱学习”。但这名坚持着自己独特个性的17岁男孩,最后却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牛津offer!别人说什么他不管,他自有他的章法,他就要踢球读书两不误。 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孩子,会走得更远! 一个对父母言听计从、依赖性强的孩子,常常会把时间规划,学习计划当成是父母或老师的事情。如果哪天没人督促自己学习,他会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 进入国际学校后,老师逼迫的少,自己规划的多,独立的孩子往往能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依赖性大的孩子一旦脱离了长辈的编排,就无所适从了。 独立自主的孩子,对于学习,有自己的一套:懂得在什么时间该去学习,主动发现自己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会规划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那为什么“独立”是四星素质而不是五星呢?因为独立也有个副作用,就是孩子会对自己的主意很坚持,忽略旁人意见。这个年纪的孩子未必每件事的判断都是正确的,而独立的孩子很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慢慢开导,切不可武断否定。 4 挫败后再站起来的例子太多了。我们遇到过很多在中考、高考中受挫的孩子,他们中有些人就此沉沦了,但也有些人换了个方向从头来过。那些在中/高考失利后再决定留学的人,不仅需要承受新课程体系的学习强度和考试压力,还要忍受周围质疑的眼光,不是人人都会盼着你好,说风凉话的也比比皆是。 但我们遇到的学生中,高考失利后gap一年,然后再次展翅高飞的学生非常多。无论是来自浙江的R同学,还是来自江苏的Y同学,他们最终都以G5名校的offer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逆风翻盘! 能赢到最后的人未必是一开始就赢的人,再厉害的人也会有受挫的时候。学习是会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我们也会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所以面对压力与困境时如何应对,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如果稍微遇到打击便轻易地否认自己,自暴自弃,那么他的内心就会缺乏力量,没有足够的毅力支持自己前进。如果你家孩子遇事不轻易放弃,拥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愿意坚持到底,那么他其实也是有学霸潜质的! 当一时学霸容易,而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就很难了。真正的学霸,是哪怕一时跌入低谷,也早晚会再爬起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