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作为一门通用的国际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很多细节,避免出现一些误区,因而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好的了解,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介绍。
第一,将ib学科学习演化成为ib学科翻译,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记住在学科学习中专业单词的中文意思基本上对大家将来的考试没有任何的价值,只不过是鉴于中国学生在物理或者化学方面有过1-2年中文课程学习,某些知识可以加以利用,这种转换的实质其实就是英语思维代替中文思维。
第二,将中国传统的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学习方式机械的照搬到西方课程体系上,特别是在上ib辅导课程的时候,进行机械学习,这样的方法往往是不恰当的,应该从授课的题目以及授课时候关键概念去思考,结合教师授课内容-提取课程的关键词,再从书中去寻找知识所在的位置,有针对性的去阅读。
第三,单纯的进行学习角度的固定转化,很多学生基于传统的思维,中国本土理化都是基于数学的科目,几乎都是计算题,而英国的ib课程更类似于中国的政治,历史等学科,需要同学背记大量定义,而且就直接考查文字描述定义这才是学习ib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